一、馬來西亞
眾所周知,油棕是全球第二大類食用植物油,其出口占據馬來西亞經濟重要地位。馬來西亞的油棕產量和出口量占到了全世界的一半左右,可以說是全球最大的油棕產地國。據統計,僅在2014—2015年間,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量便達到了1800萬噸。
近期,歐盟以油棕種植會導致森林砍伐,使用棕櫚油將無法達成氣候目標為借口,提出了一個限制使用棕櫚油的計劃,同時印度乘機宣布將馬來西亞棕油進口稅提高到30%。
在馬來西亞焦頭爛額之際,中國于本月4日同馬來西亞簽署了價值8.91億美元(折合約162萬噸棕櫚油)的購買訂單。按照中國人均食用油24.8公斤的消費量,中國一年的消費量可以達到3426.5萬噸。
二、印尼
另一方面,印尼作為全球最大的棕櫚油生產國。歐洲以同樣的理由:將棕櫚列為可破壞環境的作物,因為廣泛開發油棕種植導致大規模林火、河流枯竭、土壤侵蝕、水道污染以及生物多樣性被破壞。歐盟的計劃是逐步在交通燃油之中淘汰棕櫚油成分,而轉用可再生能源,目標是到了2030年完全淘汰棕櫚油。理事會將把計劃在兩個月交給歐洲議會,以決定是否要啟動這個淘汰計劃。
印尼海洋事務和天然資源統籌部長盧胡特27日在一個棕櫚油論壇上說,歐盟“不應該低估印尼”,誓言印尼政府一定會全力保護國家利益。
他說:“如果美國和巴西可以退出《巴黎協議》,我們也應該考慮這么做。為什么不可以?畢竟棕櫚油的命運與印尼人民的利益緊緊相連。”
印尼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大國之一。按《巴黎協議》,印尼承諾在2030年底之前,加強保護森林和發展再生能源,來降低至少29%的溫室氣體排放量。倘若能夠在資金等方面獲得國際提供援助,會把排放目標提升至減少41%。
印尼外交部特別顧問貢塔指出:“美國(退出《巴黎協議》后)根本沒有面對歐盟的任何制裁?!庇∧岙斁忠恢眻猿肿貦坝头N植業并不像環境保護者所說的那樣對森林和環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,稱印尼種植者采用了可持續和環保的種植法。